如何重捨動力?

「冇mood呀!都係唔做喇!」「有mood 先去做啦!」,結果,好多應該做的事,例如運動健身、出外走走散心等,以至必須做的事,例如沖涼等,都因沒有心情,就拖延不做。逃避,固然是鬆一口氣,可以避開即時的壓力。可是,逃避必須付出代價,嘗到惡果後,就更加心情低落,更加冇心機做,跌入惡性循環。

如何令自己「的起心肝」,提得起勁,立即去做應做的事呢?只可同自己講:Just do it!沒有其他。因為一開始做,才有mood,然後累積正面的經驗值,一點一滴,提升情緒,有越來越大的動力做下去,越做越有mood。這些正面的經歷,印在腦海,下次就會更有mood去做,造成良性循環。

這一點,在疫情之下,就更重要。因為在疫情前,所有事都要面對面實體進行,你即欠缺一點mood,都能踏出家門,準時到達指定地點去做那些事。但現在很多事都在網上進行,結果很容易因為冇mood而最後不做。

有什麼方法,可以令自己對著一些應做及必須做的事,會just do it,並持續地just do it呢?其實有四步:(一)記錄下過去一星期,自己有什麼主要活動,然後和疫情前自己的日常活動比較,看看有什麼不同;(二)發掘活動。想想有什麼活動,是以前有做,但現在已放棄的呢?同時也想一想,有沒有什麼必須做、值得做,以及做完會開心和有得著的活動呢?記得要寫下來;(三)列舉要做的活動後,就捨級而上,先易後難去做;(四)手握着清晰的計劃,然後實踐計劃。再提大家,一定要寫下來,你可以用紙,亦可以用手機日程記錄,即使最後沒有做,也要記錄下來。

在疫情社交距離限制下,有什麼事,是容易做而有意義,又可以即時見到成果,令自己很有動力立即做,而且下次會有mood再做的呢?我首推:煮嘢食。因為成果立刻可見到,享用到,而且可以和人分享,更加開心。

撰文︰崔永豪醫生

原文刊载於︰信健康